Article

文章專欄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讓喜悅常伴左右的8個方法

「吸我的舌頭?」

2023年的2月時,達賴喇嘛在一場見面會中,跟一個印度小男孩有比較親近的接觸,被質疑行為非常地不妥當?但真的是達賴喇嘛道貌岸然?還是別有目的呢?

如果我們不是只看媒體報導,而是看影片的過程的話,會發現整個互動過程中,達賴喇嘛在配合小朋友而開玩笑,並沒有抱持其他目的,而且伸舌頭在西藏文化中,也跟多數文化不一樣,是帶有正向尊重的意味。

當看過《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這本書以及這本書的紀錄片,會發現達賴喇嘛始終如一,用他一貫的方式帶給大家正向的回饋及喜悅。

我們太容易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別人,用繽紛的濾鏡快速給人事物下了一個結論。這難以違抗的人類本能,需要如何與它相處呢?達賴喇嘛有給出一個答案,就是「喜悅」,有些事情讓喜悅遠離我們,但我們也可以使用一些方法,讓喜悅常伴我們身邊。當自然的感受到喜悅,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哪些事物讓喜悅遠離我們

  1. 恐懼、壓力與焦慮
    (1)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雖然害怕,卻仍敢於行動。
    (2)其實我們都是人,一旦覺得自己特別或者不夠特別,恐懼、壓力及焦慮就接踵而來,但有沒有辦法容許自己有不特別的地方,也去理解自己有自己的特別呢?
  2. 沮喪與憤怒
    (1)我們當下都會有本能,但我們可以選擇本能後的反應。
    (2)不要告訴自己不可以有情緒,這只會進入負面循環,請告訴自己等一下,我可以有情緒,但等情緒過後再處理事情,跟情緒友好的相處。
  3. 悲傷與哀慟
    (1)順遂不能真正親近彼此,是悲傷與哀愁將我們緊密交織在一起。
    (2)悲傷反而提醒我們愛到底有多美。
  4. 絕望
    (1)上帝推崇自由,祂寧可讓人有下地獄的自由,也不願意強迫人上天堂。當我們理解自己有自由的意志跟選擇權,就不再絕望。
    (2)壞事一發生就變新聞,對未來感到悲觀,但如果去理解背後的道理,會發現事實可能跟我們想得不一樣。
  5. 寂寞
    (1)與很多人相處碰面,仍感覺到寂寞,是因為身體明明這麼近,卻感到情感那麼的遠。
    (2)寂寞取決於自己的態度,有些人即便不常見面,見到面卻感到心靈契合,有時候即便自己一個人,卻也可以很自在跟自己相處。
  6. 忌妒
    (1)細數5件自己的幸福,我們太專注於看自己沒有的東西,忽略了自己習以為常的事物,也是別人可能所沒有的。
    (2)改變觀念-我們想要的東西,是真心想要的嗎?為了得到這些,會不會失去我們更在意的東西呢?
  7. 苦難與困境
    (1)痛苦反而會讓人珍惜喜悅,而不是把喜悅當理所當然,會協助我們發現,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意義。
    (2)少了痛苦的話,也很容易不小心剝奪了成長與學習的能力。
    (3)善良受到考驗時,內心深處的善良也會成長茁壯。
    (4)理解苦痛的事都可能在別人身上發生,也不是因為我們犯了什麼錯。
    (5)永遠不知道逆境帶給我們好或壞,下列的故事都跟我們說,不要只是著眼於當下,很多事物都有其他面向跟美好。塞翁失馬-《淮南子.人間訓》、泥中之龜-《莊子.外篇.秋水》、無用之用-《莊子.內篇.逍遙遊》
  8. 病痛與恐懼死亡
    (1)面對死亡的層次:沒有遺憾→無所畏懼→懷抱喜樂
    (2)能改善就努力改變情況,不能改變那也就不需要擔心跟害怕。

 

如何與喜悅相遇的8個方法

達賴喇嘛分享了與喜悅相遇的八大支柱,我們無法直達喜悅,反而是做好其他的事情後,喜悅自然而來自己會來找你

  1. 觀點:我們可以把對事情的反應觀點轉移,用旁觀者或者上帝視角來思考自己的想法,做到「自我抽離」。
  2. 謙卑:這讓我們意識到自己仍與他人相同,不會比別人更高貴更複雜,只是因為我們看到自己更多,看到別人更少。
  3. 幽默:我們可以練習如何笑看自己,不怕拿自己短處開玩笑,當做得到這件事情後,我們會比較放得下觀點不同的否定感。
  4. 接受:我們衝動的反應,其實是源自本能對現況無法接受,但如果我們先選擇接受現況,情緒自然會穩定下來協助我們面對事實。
  5. 原諒:我們總是誤以為原諒這件事,是在原諒別人,但事實上,我們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執念,我們難以接受自己居然要放下這段傷痛。但解方其實是把自己從過去解救出來,達成與自己的和解。
  6. 感恩:世界上有太多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但可能太過理所當然,讓我們會忽視了這件事。如果我們多紀錄跟覺察,會發現世界有太多美好值得自己去感謝,而不是只關注在讓自己難過的事情。
  7. 慈悲:慈悲像是同理心的深化,我們去感受同理他人後,盡量品味自己當下的心境,尤其是想為他人做點什麼的關心與付出,讓我們更確定自己想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8. 付出:最後,我們也真正執行「給予付出」,將慈悲具現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喜悅油然而生。

★提醒自己留意自我的框架,學習同理生命的重量,在這段自我探詢的旅程中,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怡然自得。

 


延伸閱讀: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下)-同理心、避免框架、讓喜悅找上你

努力不是為了讓人認同,而是讓不適合的人遠離你

讓我們相愛不相礙的十個祕訣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