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一件大多數人都喜歡的事情,除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飲食活動,從用錢價值觀理解文化背景,其實也是很有趣的「深度旅遊」。例如在台灣,很多人認為到了30歲左右就應該開始成家立業、買車買房、結婚生小孩,形成了一種社會期待的框架。但在不同的國家,其實也都會有不同的狀況,這種不在我們框架內的事情,往往令我們很驚奇。這次讓我們從「財務價值觀」的角度,好好探索不同文化吧!
德國-節儉是美德
過去幾百年來,德國政府不斷宣導存錢、節儉是身為一個德國公民的責任,這些想法也深受馬丁.路德新教思想的影響。「節儉」這件事情,也漸漸展現在民族性當中。
我們會發現德國人特別喜歡使用現金消費,行動支付及信用卡在德國都不是普及的事情。在只要有錢就想要存起來的多數德國人眼中,非現金型態的支付,都有可能增加消費欲望,進而減少儲蓄。如果有機會去德國旅遊,也請記得換好足夠的歐元喔!
美國-享受當下
美國人是一個民族大熔爐的國家,民族的多元性,也影響到個人自主性、冒險主義的表現。也因為這種崇尚對自己負責、不依賴他人的狀態,反映在消費行為,就呈現在意當下消費,尋找各種貸款機會來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現象。所以在美國可以發現,月光族比例之高,及不少人都有過度借貸的問題。在美國如果想要實現目標,爸媽叫你自己貸款,跟你說他們的錢沒有要留給你的可能性,可是很高的喔!
但也因為如此,美國人的新創投資精神、樂觀性及適應能力都很強大,在咖啡廳內聽人聊天,可是常常會聽到創業及投資話題。這也難怪我們聽過的賈伯斯、比爾蓋茲等名人故事,都是這樣發跡的。這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在其他國家文化中其實比較少見。
澳洲-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
說到澳洲人,其實他們的財務價值觀比較介於德國人與美國人之間。在意儲蓄但不太會汲汲營營於儲蓄,可以接受貸款及運用信用的方式,但不會呈現高債務比率的狀態。
澳洲人很重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但又不會完全享受當下,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澳洲人很愜意的在工作及享受工作後的啤酒或酒吧、聚餐時光。澳洲退休金制度的完善及長期經營聞名於世界,但也因為擔心大家都過度消費,工作發薪期間多是以週薪或者雙週薪為主,以避免一次拿到的錢太多就不小心花光了。總體來說,澳洲人在財務價值觀上面,會以他們自己喜歡的平衡為基礎,在做出各種財務決策。
荷蘭-有原則及溫度的節儉
說到荷蘭,大家一定聽過「go Dutch」這句廣為流傳的「各付各的」名言。也因為這樣,我們常覺得荷蘭人是節儉到有點不近人情的民族。但其實荷蘭人深入骨子裡的節儉美德,是來自於馬丁.路德的新教思想。這也影響到荷蘭人比較會因為能存下更多的錢,而感受到較高的成就感。
我們雖說荷蘭人節儉,但其實這也是反映他們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他們從小就重視「得到東西就要付出努力」,鼓勵小朋友及早開始打工了解金錢觀,也非常重視國家財務政策的完善及福利。但荷蘭人也會因親友關係及難得的相遇,展現出友好善意的一面,如果哪天遇到荷蘭人請客,也請不要太過訝異喔!
總結
從德國的節儉美德、美國的消費主義和創業精神,到澳洲對生活與工作平衡的追求,以及荷蘭人在節儉的堅持與平衡,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財務表達。通過探索不同文化中的財務價值觀,我們不僅能更深入地了解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還能反思自己的財務行為是否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不輕易做出一些不合適的判斷與批評。
這些觀點提醒我們,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透過財務價值觀的鏡頭,我們不僅能豐富旅遊的經歷,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實現更富有意義的跨文化交流。
本篇文章內容也有在金錢餐酒館podcast播出
歡迎聆聽
延伸閱讀: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