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是什麼?
我們都常常聽到人說在投資股票,但對「股票」這兩個字,好像知道是什麼,卻又說不太上來。其實啊!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也可以說是一種彰顯出資額度的證明。換句話說,「股票」是表示了某一間公司或者事業有一部分是你的。
我們一但持有股票,其實就是分享了公司的成長,以及交易市場帶來的獲利,同時也承擔公司運作及經營上所帶來的風險。這就像是自己當老闆一樣,也因此,我們需要以老闆的態度,來做出是否要買賣及持有股票的決定,並不只是以股價高低來或一些消息來做判斷。
為什麼我們需要買股票?
除了因為股權分配的因素外,多數人買股票是希望投資獲利,一筆錢現在不動用投資進去,未來可以換來更多的錢。但怎麼讓錢變多呢?投資股票得到獲利的形式主要有2種:
1.依公司的股利政策發放的股利:
這是一種公司對資本如何配置的考量,也是股東的福利,又分成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2種,現金股利是直接配給你現金,股票股利是配給你股票,讓你對公司持有的部分增加。
但股利分配下來,也並不代表投資就真的賺錢。例如兩個好朋友花100萬開了一間飲料店,每個月飲料店可以淨賺5萬元,但兩個股東都希望除了薪水外,飲料店額外要配給自己各3萬元。如果這樣配下去,沒多久可能店就要收起來了。所以股利是不是真正的獲利呢?更應該關注投資股票的公司長期發展,並且注意公司將收益的錢做出什麼運用。
2.股票上漲的價差獲利:
因為公司長期發展看好,而導致其他人也想要當這間公司的股東(雖說不一定大家都是這個心態,有可能是單純期待別人會用更高的金額跟自己買)。但公司長期發展良好,的確會帶動股價,因此長期如果股價上升,當自己把股票賣掉時取得的價差,又稱作資本利得。
買賣股票我們需要關注什麼?
既然投資股票有點像是當老闆一樣,那我們就需要留意自己買入股票時的想法、行為,以及目前外在事物對公司股票的影響是什麼。我們不能只受到股價或者消息的影響殺進殺出,而需要建立自己的判斷標準與能力。例如了解公司營運模式及架構、財務規劃、財報分析、總體及個體經濟分析、財務行為學的理解……等。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考慮自己如何訂製策略,並且確實執行。
買賣股票的成本
我們做股票投資時,主要有4個成本,以台股為例交易手續費、證券交易稅、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利所得稅:
1.交易手續費:
台灣股票手續費的公定價格為0.1425%,買或賣都需要收取。但通常券商會給折扣(約5-6折),但有可能視條件或者比較大量交易,給予更優惠的折數。
★手續費 = 每股股價 x 股數 x 0.1425% x 折扣
例如:我買一張股票(台股多以張為單位,一張為1,000股),股價10元,券商折扣5折,那手續費是10 x 1,000 x 0.1425% x 50%,為7.125元,但未滿20元手續費,會以20元計收。但各家券商為了競爭,現在多開放盤中零股交易不受這個低消手續費限制。
2.股票交易稅:
台灣證券交易稅是0.3%,但只在賣出時收取,這沒有談折扣的空間。
★證券交易稅 = 每股股價 x 股數 x 0.3%
例如:我賣一張股票,股價10元,那證券交易稅就是10 x 1,000 x 0.3%,為30元。
3.股票交易所得稅:
目前停徵,實行上反彈太大,但無法實行真的是好事嗎?這邊不多做說明,但政府制定的政策,會進一步影響到民眾想做出什麼行為。
4.股利所得稅:
目前台灣的股利所得稅計算方式有2種,會在5月份計算綜合所得稅時,將去年度的股利收入一併納入計算:
(1)股利所得合併計稅。
(2)單一稅率分開計稅(分離課稅)28%。
原則上綜合所得稅級距未達30%,不需要以分離課稅28%去計算股利收入。
股票開戶流程
如果要買股票就需要到證券商(不是銀行,雖然很可能在同一棟或隔壁)開證券戶,並且連動銀行設立交割銀行帳戶(通常就是旁邊的銀行)。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都可以開證券戶,但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開戶方式:
- 年滿18歲:
可以自己帶雙證件、印章、現金1,000元(開交割戶存款用,如果已有可連動的帳戶則不用)去證券商開戶,自己成年的話也可以上傳資料線上開戶。 - 年紀7~18歲:
需法定代理人陪同未成年人到場開戶,到場者需要雙證件或者戶口名簿、戶籍謄本,以及印章、現金1,000元。 - 未滿7歲:
需法定代理人攜帶身分證到場辦理,未滿7歲的小朋友不需到場,但無論法定代理人及小朋友,都需要身分證明(法定代理人雙證件、小朋友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印章。並準備好開交割戶的1,000元。
開始投資前,還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標與財務狀況
人生有很多需要先考慮的目標,如買車、結婚、生小朋友、買房、退休……等。如果有先思考並且將它具體描述(什麼時候達成需要花多少錢),我們可以依據目標來調整財務狀況及投資組合,也避免發現明年小朋友就要出生了,我們卻來不及有財務準備,或者投資的錢被迫要拿出來,這類情況的發生。
我們可以好好去思考為什麼想要?目標花費多少?有需要在什麼時候完成呢?再去分配金錢的運用並調整計畫:
- 生活費:
考量出每個月的花費及年度預算,這筆錢沒有先考慮,做什麼事情都會受到影響。 - 緊急預備金:
準備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儲蓄,來讓自己面臨疫情、失業、各種意外時,都還有緩衝,不被迫動用到其他金錢運用。 - 儲蓄準備:
太短期的目標不適合以投資準備,越短期我們越難以評估可能事件及造成影響,這時去投資可能導致我們錢被迫無法使用。 - 風險準備:
有些風險對人生影響不大,可以考慮自己用儲蓄準備,但考慮到死、病、殘等會對人生產生巨大影響的風險,我們需要使用保險轉嫁,但這種巨大風險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小孩的成長、貸款的減少、財務狀況的不同,都會影響到需求,而我們就需要考量到財務狀況及需求去考慮保險這件事,甚至隨著越早開始財務規劃,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強,有一天或許可以考慮不需要再由保險轉嫁風險。 - 投資準備:
考量上面其他的金錢運用,餘下的才是能夠投資的閒錢,無論發生什麼事,你被迫動用的可能性很低,隨著時間累積,更能自主決定因為目標達成而選擇使用。
結論
投資的影響面向很廣,但最重要的關鍵是,投資是要幫助我們達成想要的生活,那我們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嗎?如果不清楚的話,那很容易隨波逐流或者遇到意外。
當然這些財務、投資規劃及設計,執行起來也不是這麼容易,如果在前面文章中嘗試這些方法,有遇到一些問題或者想法,也歡迎跟定方財務顧問聯繫,或者與查爾獅聯絡喔!我們會協助大家做好上述的執行與準備。
延伸閱讀: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