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文章專欄

估值不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估值在價值投資上的迷思

很多人覺得既然價值投資既然是在判斷,價值與價格間的關係,是一種低風險高報酬的事,那是不是只要會使用估值方法來判斷價值,就可以做好投資。若有這樣的迷思去做投資,那很可能輕易中了價值陷阱,以為買得便宜(編按:估值大於價格),但持有後卻估值不斷下修落得慘賠。

 

估值的前提

投資的流程應該是要先了解投資標的,產業模式、如何獲利、競爭、策略、研發、護城河、風險、成本、時間、公司結構、文化、老闆人品能力……等等等一大堆。之後對投資標的有了解有信心,才會進入到估值這個階段,因為估值並不是一個精準的點位,而是自己依照公司狀況後,決定買進賣出的一個信心區間的價格範圍。

無論是本益比還原法、盈餘成長比還原法、高登公式這些考量成長因素,或現金殖利率還原法考量穩定配息因素,甚至股價淨值比還原法考量以現有資產做賣出的因素,抑或是以自由現金流做考量的現金流折現法,雖說評估角度各有不同,但都是依據過去時點的財報去推估的。因此若拿來做估值的基數產生了變化,那估出來的數字自然有所不同。試想一下公司去年的EPS看似還不錯,但今年已經知道因為遇到疫情影響沒有單,我們卻直接以去年的EPS做計算,那自然是件很不現實的事情。

 

估值的迷思使用在人上面是甚麼樣子

  1. 投資不去了解公司而直接估值,那就像是直接憑藉一個人念的大學及成績表現,就願意給他甚麼職位。
  2. 投資先了解公司再估值,先了解一個人的努力、熱忱、信念、品格,並且為了這些做了甚麼努力,過著多紀律的生活,然後再去相信這些跟過去彰顯出來的成就有相關聯,這時才有信心。而不是一個人唸名校,跟過去成績很好,但現在吃喝嫖賭樣樣來,沒有夢想、沒有紀律,甚至也沒有品格原則,但我們不去了解他,而只看學校跟成績,這樣還去估值的話往往是不能匹配的。

 

估值最重要的效果

估值是個信賴區間的展現(信心),並不是一個精準的數字,估值法是為了讓我們在投資上不去過度期待一個樂觀的結果,而是適時地踩個剎車,不讓我們付出遠遠不合理的成本的判斷方式。有些人是因為看到了甚麼成果才去相信,有些人則是因為看到了本質、願意相信,再去實現成果。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