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文章專欄

贏在拖延術-允許自己把時間花在為未來創造更多時間的事

倍增時間拖延術

拖延可以倍增時間?但這個拖延跟我們平常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可以一改拖延的迷思,運用拖延幫助自己倍增時間,開始願意把今天的時間,用在能為明天創造更多時間的事情上。

至於如何用今天的時間創造明天的時間,我們可以運用書中的方法來落實「焦點漏斗」

焦點漏斗由上到下:排除→自動化→委派→自己現在做→自已稍後做

  1. 先問這項工作沒有我做行不行,如果不用我做也可以那就「排除」。
  2. 接著問這項工作可不可以系統化,如果可以就建構可以「自動化」的系統。
  3. 再來看看這件事可不可以委由他人執行,若可以就委派或外包出去。
  4. 若前三者都沒把事情篩掉,那就是我們要做的事,但要先判別有沒有現在做的必要,接著區分現在做跟未來做的效益。例如:我想要買厚奶茶回家放,那我有沒有必要在最多人排隊的時候去買。

 

拖延與耐心的區別

因為聚焦於焦點漏斗,我們可以區別拖延與耐心。拖延跟耐心是一體兩面的,一種是被動甚至無目的的不作為,一種是刻意有目的性的不作為。

當我們有選擇的自由時,知道拖延是為了明天,那其實就知道這是一種耐心。這會為我們的生活創造餘韻,不再擔心甚麼是現在非完成不可,甚至害怕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就好比我們開始投資,我們很清楚這些金錢不是為了現在使用,而是為了日後打算,運用時間幫我們累積複利。又好像我們開始運動,好像現在花了很多的時間,但其實這在以後的健康跟活動上,能夠為我們省下更多的時間。再以繳帳單來說,我們有沒有必要每次帳單來就繳一次,還是規劃好時間後,再一次把帳單都繳齊呢?

 

時間管理的迷思

如果我們想要嘗試管理時間,那很容易把事情不斷塞到我們的時間裡,直到填滿為止。但時間終究是有限的,不要把事情塞進來,遲早會讓自己在管理上失去彈性,甚至產生焦慮。因此我們要管理的其實是「行為」,而行為管理第一個前提,是需要承認自己其實並不忙。

或許有人覺得怎麼會不忙,就是忙得要死才需要管理啊!但其實是,無論我們做事再有效率,在我們一直覺得很忙,想要管理時間的前提下,總有感覺自己像個滅火器在處理問題,哪裡有火往哪噴,忙得分身乏術。因此最大的問題不是我們很忙,而是我們不去承認自己的處境,放任原本的模式把我們的時間塞滿。但最重要的行為模式沒有改變,我們很難期待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付錢給別人還是付錢給自己

最近我在處理架設網站的問題,經過了花錢上課,花時間摸索、爬文,遇到問題就解決。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認知到我對這件事情到底有多不擅長,連最基礎的邏輯概念都不具備,這樣花的時間產生的效益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後來想想其實自己並不想,因此最終也決定外包出去,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

有時候,這些摸索及遇到挫折的經驗很珍貴,但其實不見得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來。而我在投資理財、財務規劃、學習閱讀上,能夠產生的價值、生產力,跟在網站架設上絕對是不同的產值。這也讓我清楚,時間既然是一樣的,那我請別人做事是付錢給別人,自己親手做其實就是付錢給自己啊!我應該要抱持這樣的想法來規劃時間,並不需要凡事想要親力親為,不然我以為的「省」其實是最大的「浪費」

 

焦點漏斗的五項實踐需要自己破除迷思

  1. 排除:要先學會對事情說不,才知道哪些事可以優先排除。
  2. 自動化:要相信長期系統自動化的效應,隨著時間高於自己每次手動。
  3. 委派授權外包:要相信自己並不完美,而且時間有限。人都是有機會成本的,要將事情外包出去換回自己的時間。但若總是覺得自己做效果比較好,那時間就無法解放。
  4. 拖延:我們要相信有些事不是非得現在急著做,允許自己在這個時間不把事情完成,而專注長期重要的事情。
  5. 專注:一層層篩選下來後,最重要的事要專注去做,盡量忽略一些小事跟雜訊,來保護自己的時間。

 

你願意把時間換成甚麼?

時間遠比金錢有價,我們對一件事說好也意外著對另一件事說不所以要看我們想把時間換成甚麼,來找出我們的初衷,想換成健康、工作、理財、玩樂、家庭、信仰……等。其實應該先由自己思考過再做決定。

我們每周有168個小時,先思考清楚想把時間換成甚麼,有助於我們建立焦點漏斗。管理好自我的行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時間幫我們做事。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