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覺得,退休生活的問題,可以靠到時把房拿去辦養老貸款來解決,乍聽之下很合理,但辛苦打拼到退休,好不容易繳完貸款房子變自己的了,一轉眼又把房子貸回去給銀行來換退休金,這樣又要繳幾乎一輩子的利息,是不是有哪個地方不太對勁呢?
咬緊牙關把房先買下去,會是比較安全的作法嗎?
幾年前我有一個客戶小賈,他遇到了這樣的狀況,想說牙一咬先把房子買下去,除了有了自己的小窩,至少退休金不夠時還可以貸款,但實際上這可能會有冒著自己承擔不起的風險。
小賈那時30歲,每個月收入是36,000元,每月大概可以存15,000元,當時他買了500萬的小兩房,貸款400萬,利率2%,貸款30年,每個月需要支付14,785元,等於每個月可以存的錢都拿去繳貸款了,少了財務的彈性,這會讓我們面臨到以下3點風險:
- 沒有辦法有其餘儲蓄與投資:
因為儲蓄必須拿去繳貸款,無法有累積或其他運用,這會使各種其他目標,如結婚、生子、買車、旅遊……等,更加難以實現。 - 遇到各種事情的變動,很難有調整的彈性:
因為每個月都要固定繳貸款,房子也不是能說賣就賣的資產。萬一房市變化、貸款條件變化、政策變化、工作變化、生活樣態變化這些事情發生,例如無薪假、小孩驚喜到來、貸款利息上升讓房貸高於原本可以存的儲蓄、房價在未來的變化不如預期、退休後的開支及醫療預算增加……等。可能只好被迫斷捨離,做出比較痛苦的決定。 - 失去長期累積更多資產的機會:
我們假定小賈60歲退休,預計活到85歲,現在月支出21,000元,以2%通膨計算,60歲為每月38,038元,準備25年需要14,789,978元。
如果原本100萬的頭期款做單筆投資,每月原本要繳的貸款14,785元做定期定額投資,準備到60歲共30年,投資組合複利報酬率5%,總報酬16,772,688元,會比原本預期需要的退休金來得更多(這邊只是讓我們看見不同金錢的運用方式帶來的影響,因為實際狀況會有很多變數,並且需要比較房租的落差)。
這些風險對我們都影響巨大,無論是失去生活彈性可能導致心理壓力,財務壓力令我們被迫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甚至可能面臨無家可歸的風險。
不要為了看似穩定的安全感,而忽略了潛藏的巨大風險
日本著名的銀髮川柳(一種日本詩)有一段讓我特別有感觸,「30年,我終於還清了房貸,按時住進安養院」。這聽起來是件很哀傷的事情,我們想必都不希望這種狀況發生,所以才需要運用「財務規劃」的方式,釐清上述的3種風險,讓每個選擇都能產生具體的時間、數字來比較,才有辦法衡量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思考過這些風險後,我們再以下列3種調整方向制定策略及執行:
- 增加儲蓄:
可以考慮自己增加收入及減少支出的可能性,排出願意優先執行的項目。 - 開始投資:
透過依據目標時間時間,選擇資產配置的方式開始投資,逐漸累積資產。 - 調整目標:
無論是延長退休時間,還是調整其他目標的達成年限,或者是調整目標的金額,都對生活有很大的變化。
仔細思考過後,這時我們才知道財務調整產生的影響,自己可不可以接受,願不願意執行。運用這樣的方式,把我們未來的財務目標及現有的財務狀況,搭一座可以安全抵達的橋樑,而不再冒著承擔不起的風險,做著依靠運氣的美夢。
當然這些決策要考量的因素相對繁雜,不一定都能夠自行分析跟判斷。歡迎與查爾獅或定方財務顧問免費預約30分鐘財務規劃諮詢流程,了解如何評估最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方式。
延伸閱讀: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