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文章專欄

買房的3個迷思

你穿著為工作買的衣服,你開著付貸款的車上班,你努力工作是為了買衣服、買車,再買一棟整天不在家的房子,然後大家告訴你這叫「正常」,你自己也深信不疑。(改編出處-艾倫.古德曼)

 

收入越低者貸款比例攀高

我們來看下面這張圖

我們發現年收入越低的族群貸款比例越高,尤其是年收入60萬以下者,可能會有人說這不是廢話嗎?有錢人幹嘛要貸款?是不是不懂民間疾苦啊?但我們換個角度想,年收入越低者卻仍要貸款的原因是甚麼?有沒有做出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先思考你想要的,再衡量你需要付出的代價

你年收入60萬,每個月平均5萬,買了棟500萬的房,貸款400萬,利率2%,貸款20年,月繳20,235元。這表示每個月可以支配的所得是3萬塊,這3萬塊可以支應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甚至保險、父母的孝養費扣掉後,能剩下多少錢?能留多少錢去規劃未來?更別說還沒列入結婚、買車、小孩教養的準備,再說了,你到底想不想退休

或許你會說,大家都這麼做啊!過去買房也都賺錢啊!,長輩也沒在規劃還不是都能生好幾個小孩,有不少資產可以退休。但親愛的朋友們好好想想,我們真的認為戰後嬰兒潮的環境跟現在是一樣的嗎?以前說錢淹腳目,現在還踩得到錢嗎?

 

在想買房這件事主要有3個迷思

  1. 買房很賺錢
    其實如果股票的大盤指數跟房價上漲的平均比起來,股票比較賺錢。我媽媽20年前花要400萬買的房子,現在也差不多是這個價格(雖然早已被法拍),更何況通膨影響,價格計算購買力後是買的時候的267萬。
    或許你會說要看地點,你說的沒錯。所以我剛剛說的是整體平均,不然一開始你就買台積電或大立光的話,我想也賺到翻掉了。但大多數大盤指數的複利報酬率在5-9%,以7%來說,100萬經過20年約387萬,3.87倍,你買房敢保證賺得到這樣的倍數嗎?
  2. 買房不會跌
    這說得也沒錯,但這不會跌的意思是時間拉越長越賺錢,跟股票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因為就是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對這些資產才有長期走高的影響。不然一個買不起衣服跟鞋子,搭著茅草屋的國家,會普遍房價很高嗎?會普遍公司很賺錢嗎?
    但短期的價格卻是人給的,有市場、金融、政策種種的影響,讓人們感受好或不好,就產生了高低起伏。如果平常的金錢管理沒有管理好,你得在你不想賣房子的時候買掉它,你就真虧損了。
  3. 買房節省很多支出,房又是自己的
    你說買房節稅,你說買房看得到,你說買房只要付1成頭期款,你說的都對。但你拿100萬買500萬的房,若漲到600萬表示你賺1倍,若跌到400萬表示你賠完100萬,若你500萬現金買房就是正負20%的事。所以我要說的是,越多錢不是你的,而你拿去操作,你越承擔不起風險。若失業、生重病、想存錢、出車禍、有了小孩,產生的結果會是一樣的嗎?
    不買房能存錢為未來做準備,買房會壓縮我們可以使用的錢,更何況買房投資的各項成本,稅、手續仲介費、空租、裝修、房屋使用年限、管理,這些我們都想過嗎?

 

買房是為了甚麼

我不是叫大家不要買房,而是我們要先想想,到底甚麼是我們想過的生活,做買房這件事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是甚麼,不是只是期待買了會漲,也不只是理所當然覺得應該要有個房。

在年收入越低的族群房貸卻越多的現況,我相信很多人沒思考過,也很輕易地做出了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沒發現我們想買房其實是情感因素,受五子登科等觀念影響,卻不知道同時五子登科,你可能就沒有想要的未來了。因為你每借一筆錢其實是跟未來的自己借錢,請跟未來的自己溝通錢到底想怎麼用,讓彼此都過著喜歡的生活。價格是人給的,專注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連接未來與現在,才不輕易受價格操弄,才不輕易受外在人事物影響。人生是需要規劃的,我們再思考一次,甚麼是我們想過的生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為了甚麼。

請你再回顧一次,你穿著為工作買的衣服,你開著付貸款的車上班,你努力工作是為了買衣服、買車,再買一棟整天不在家的房子,然後大家告訴你這叫「正常」,你自己也深信不疑。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