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只要沒有帶錢包出門就會緊張得要死,但是現在我卻常常沒有帶錢包出門,反倒是沒帶手機就非常焦慮。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日常生活的支付方式已悄悄改變。從口袋裡的現金、悠遊卡,到手機裡的Line Pay、Apple Pay,每一次的轉換,都讓我們離「無現金社會」更近一步。而現在對台灣人而言,有個法定貨幣變革的概念正浮上檯面。
近期我有幸參加一場論壇,討論的就是台灣法定貨幣的革新-「數位新台幣」(CBDC)。會中除了討論數位新台幣的技術面影響,更談到台灣金融對生活的改變、國家貨幣主權等影響,以及產生的優缺點。
解開數位新台幣的神秘面紗:它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一聽到數位貨幣,很容易有直覺的誤解,以為它是不是一種加密貨幣,但其實數位新台幣並不是另一種加密貨幣。「數位新台幣」就像錢包裡「現鈔數位版本」,由中央銀行發行,價值等於新台幣。「加密貨幣 」(如比特幣、以太幣)更像是一種數位資產(如黃金或股票),由去中心化的網路產生,沒有特定發行機構,價格會劇烈波動。數位新台幣的核心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5個重點來掌握:
- 與現有貨幣共存而非取代:
數位新台幣將會與現金、銀行存款並行存在,提供大眾另一種支付選擇,彼此形成互補關係。你的錢包裡依然可以有現金,戶頭裡也依然有存款。 - 中央銀行發行,具法定效力:
這是它與比特幣等民間加密貨幣最大的不同,數位新台幣由央行背書,其價值與新台幣 1:1 掛鉤,透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分發給民眾,具有政府背書的信用保障。 - 原則不計息,保有政策彈性:
如同現金一樣,持有數位新台幣原則上不會產生利息,但央行保留了計息的功能,這賦予了未來貨幣政策(例如負利率)更大的操作空間(不一定是好事,但保有彈性)。 - 分級錢包,兼顧便利與監管:
為了管理上的便利與安全,數位錢包將依據「記名」與否,設定不同的存款與交易上限,在日常小額支付的便利性與大額交易的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 捍衛貨幣主權: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若我們過度依賴他國的數位貨幣(如數位人民幣),可能將侵蝕國家的貨幣主權,發展自己的數位新台幣,是捍衛金融自主權的重要佈局。
★數位新台幣與加密貨幣的比較:
特性 | 數位新台幣 (CBDC) |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
發行方 | 中央銀行 (政府) | 去中心化網路 (無特定發行機構) |
法律地位 | 法定貨幣
(法幣) |
非普遍承認的法定貨幣
(更像商品或資產) |
價值 | 穩定
(1 數位新台幣 = 1 新台幣) |
高度不穩定
(市場供需決定,波動劇烈) |
信用基礎 | 國家信用 | 演算法、社群共識和密碼學 |
中心化程度 | 中心化
(由央行統一管理和調控) |
去中心化
(由分散在全球的電腦共同維護) |
匿名性 | 有條件的匿名性
為了防止洗錢等非法活動 會有一定程度的監管 |
匿名或假名
交易地址公開 但通常不與真實身份直接關聯 |
底層技術 | 不一定使用區塊鏈,即使使用也是由央行控制的「許可制區塊鏈」 | 通常基於公開、無需許可的
「公有區塊鏈」技術 |
目的 | 提升支付效率、金融普惠
作為現金的補充 |
投資、價值儲存
去中心化應用等 |
★數位新台幣與USD Coin的差異:
特性 | CBDC (央行數位貨幣) | USDC (USD Coin) |
發行者 | 國家中央銀行 | 私營企業 (Circle) |
信任基礎 | 國家主權信用 | 私營企業的資產儲備 |
貨幣性質 | 法定貨幣 | 加密貨幣(穩定幣) |
價值來源 | 國家法律賦予的價值 | 與美元 1:1 錨定 |
發行目的 | 提升支付效率、維持金融穩定、應對加密貨幣挑戰 | 促進加密貨幣市場流動性、作為加密資產價值儲存 |
中心化程度 | 完全中心化 | 中心化運營
運行在去中心化區塊鏈上 |
監管 | 受中央銀行直接監管 | 受發行國金融監管機構監管 |
風險 | 信用風險極低(國家信用) | 儲備金風險、運營風險、監管風險 |
一體兩面的優勢與挑戰
任何一項影響生活的變革,都伴隨著優點與缺點。數位新台幣目前雖然是個金融重要概念,也確實有要帶給人們更便利、更安全的願景,但我們仍需要考量一體兩面的影響。
1.數位貨幣的潛在優勢:
(1)無風險支付:由央行直接發行,幾乎消除了信用與流動性風險。
(2)離線支付:支援離線支付功能,即使在沒有網路的環境下,也能完成交易。
(3)普惠金融: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範圍,讓偏鄉或沒有銀行帳戶的民眾,也能享受數位支付及衍伸金融行為的便利。
(4)提升安全性:每一筆交易都留下數位軌跡,有助於追蹤金流,打擊非法活動。
2.無法忽視的潛在風險:
(1)數位擠兌風險:當市場出現恐慌時,民眾僅需透過手機操作幾下,就能移轉銀行存款,可能引發比傳統擠兌更迅速的金融風暴。
(2)融資流動性挑戰:若大量存款從商業銀行體系流出,轉為數位新台幣,可能導致銀行放貸能力下降,影響企業融資與經濟活動。
(3)金融穩定難度增加:新貨幣形式的出現,將為利率、匯率的穩定帶來新的變數與挑戰。
(4)資安與隱私的考驗:系統的建置、監理的複雜性,以及如何在追蹤金流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取得平衡,都是巨大的工程。
帶來更好的金融環境-防堵詐騙的希望之光?追蹤與隱私的權衡
談到金流追蹤,許多人最關心的,莫過於猖獗的詐騙問題了。由於推行數位新台幣在數位足跡上,具有「可追蹤性」與「身份驗證」的特性,執法單位有機會比現在更快追查可疑資金的流向,甚至在第一時間凍結詐騙集團的錢包。相較於難以追蹤的現金,以及部分難以溯源的數位支付,這無疑是個強大的優勢。
但是這也帶來了最核心的兩難:我們願意為了更高的安全性,犧牲多少交易的匿名性與隱私?
如何在打擊犯罪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劃定那條界線,將是數位新台幣能否被大眾信任與接受的關鍵,這除了需要技術上的突破,也需要法律、社會層面的溝通與共識。
總體來看,推行數位新台幣在全球趨勢下,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它承載著提升金融效率、強化支付安全的期待,也伴隨動搖現有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這是一場沒有標準答案的探索,需要透過審慎的規劃、分階段的實施,並在過程中不斷根據實際影響進行調整。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這是一場關於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中,重新定義「信任」、「安全」與「隱私」的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