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文章專欄

遇到疫情已經夠衰了,別又懲罰自己第二次

COVID-19對台灣的關心

5月中到7月底這段疫情時間,一波衝擊改變了我們既往的生活。在世界肆虐已久的COVID-19,終於將它關愛的目光,投映在台灣這個島嶼上,但或許它關愛的眼神太過炙熱,熱到需要「清灰冷灶」來降溫,一時間,在盛夏調皮的親密接觸下,我卻是冷到發抖,如果能把COVID-19變成人的模樣,我想我能揍它揍到連疫苗也認不得它。而且這股「冷冽」,除了我自己以外,也在大家的心中蔓延開來。

 

這樣的影響帶來甚麼改變

餐飲業、旅宿業、觀光業,都面臨到斷炊的危機。年長世代、與科技距離較遠的族群、面對顧客為主的產業、勞力密集的產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在當下的反應,其實也是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並不太想改變既有的習慣。但隨著疫情時間越拉越長,確診人數持續增加,一剎那我也覺得草木皆兵,甚至怨天尤人的情緒油然而生。持續關注新聞、補助消息、疫苗效益跟副作用、老年人與年輕人的對立、受不實消息影響。回過頭來看卻恍然大悟,我到底是在原地踏步,還是把命運交給老天爺。

 

我們其實都很討厭改變

其實世界是有在慢慢改變的,只是轉變過程總是像蝸牛的步伐,對期望未來發展的蹣跚前行中,我們背負著不情願的包袱,包袱裡裝著對過去的眷戀與榮光,這一切來自於我們下意識排斥改變

但這一次的疫情,卻使得我們被迫採取不同以往的策略,線上會議、觀光AR、線上運動、數位金融、線上教學平台、餐飲外送,這些以往有開始發展的模式,開始迅速的發展且普及到每個人身上。我們更重視的是要重新思考策略,如果只期望回復往日榮光,其實是變相地又懲罰自己一次。

 

很多事情是中性的,只是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它

「危機」兩個字,其實是「危」與「機」組成的,在抱怨COVID-19的影響下,我們何不把它轉為是一個機運改變的加速器呢避免人與人的實體連結,是一個客觀事實,我們不需要只把它當成不好的事情來看待,自己自發性的改變,或者被動的期待一切回到過去,這幾個月來,我們也已經看到很不一樣的結果。遇到疫情已經夠衰了,別又懲罰自己第二次,改給自已一個獎勵的機會吧!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