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文章專欄

《脫稿玩家》-我們難道沒有選擇的自由嗎?

  • 是先給你一個設定好的身分,再告訴你要做這個身分的事?
  • 還是先讓你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再由你決定你要成為甚麼樣的自己?
  • 每個人都看似有個被設定的身分,難道我們只能扮演這個身分走完這一生嗎?

這部電影讓我緬懷了以前喜好GTA的自己,而且是在腦中呼了好幾個巴掌來祭奠當時半死不活的青春。

 

每個人的人生是否都有個標籤

電影中的NPC (Non-Player Character),都先被設定了一個身分跟名稱,並且框架出甚麼樣的角色,就該做甚麼樣的事。除此之外,還以名稱上的不重視,來表示對角色的不重視及刻板印(筆者:Guy, Buddy, Dude, The Hostage, Barista, Bombshell),如The Hostage無法把手放下來,Bombshell的妖豔金髮女郎形象。是不是真實的社會中,我們也總是給每一個人做了一個標籤分類,以這個標籤作為判斷人的標準,又無法將這個標籤輕易地撕下來呢?

 

改變只需要起始於一個最微小的好奇

電影的開始,男主角Guy並不知道自己的世界都是被設定好的,只是因為他對女主角的一點好奇,並且開始因為這個好奇做了微小的嘗試,他對著咖啡師點了一杯從未點過的卡布奇諾,這時所有人感到不對勁跟勸阻,其他人的壓力迫使他改回平時每天點的咖啡。

我們是不是也是一樣呢?改變的開始,難免覺得有問題的其實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也不知道怎麼跟人說,改變也看似沒有效果,大家也覺得你不對勁,難道我們就這樣回到原有的設定、日復一日的生活嗎?

 

好奇心的延續-突破框架

在電影中,Guy面對搶劫犯的時候,他這次做出有別於以往屈服於設定的選擇,他不再趴在地上,他決定去拿那一副墨鏡,這時他的好友Buddy跟他說:這不是你該做的。Guy回應:也許這就是我該做的。當Guy開始經歷選擇的歷程後,他回來跟Buddy說:這些改變了我,也可以改變你。Buddy說:拜託,你知道我們不戴墨鏡的。Guy回應他:現在不是了。(筆者:這是一個遲疑到堅定的過程,無論是對內自己內心或對外世界的拉扯,就好像《理想國》(註1)中的洞穴寓言,沒經歷跟感觸的人,不會相信有更美好的世界存在。又似《平面國》(註2)中,平面國的國民無法理解三維空間國的概念。)

對男主角來說,墨鏡就像點亮智慧的火把,戴上以後我們才知道人生是有所選擇的,但從此也知道我們必須背負著為選擇而承擔的責任,這也是自由意志難能可貴的地方。

我們如何突破框架呢?

電影中有段話我特別喜歡,男主角的好朋友Buddy說:即便我不是真的,但在這一刻我幫助我最好的朋友度過難關,那此時此刻就是真實的。這一刻他覺察了,行為也將會開始不一樣。這讓我想到笛卡兒懷疑一切,但如果可懷疑之物,找到了可靠的基礎的時候,我們要去接受它,成為知識、智慧與自我的基石,這時,框架已經不是框架了。我相信,當有人說我不能像你這樣去追求,那不是真的,只要你開始,每個人都可以開始不一樣。

在這邊分享笛卡兒的方法論(引用自《零錯誤》-邱強)

  1. 挑戰假設:除非所有懷疑都能夠釐清,不然永遠不接受任何事情當成真理。
  2. 由大化小:把每個困難的問題盡可能分成很多可行且必要的小問題來一一解決。
  3. 由簡入繁:依序思考,從最簡單的小問題開始解決,再按照難度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4. 驗證遺漏:詳細解決這些問題,並進行檢查,確保沒有遺漏。

 

相關書籍佳句分享

我們的學校依然像一個世紀以前一樣,踩著同樣僵硬的泰勒式步伐跑流程。每堂課時間長度固定,上課日固定,學期固定,學校提供同一套固定的核心課程,一切都是確保每個學生在同年紀從高中畢業,而且照理說也會具備同樣的知識。
《終結平庸》-陶德.羅斯

別認為人生有一條快速的成功之道,這對多數人並不公平。忽略了各自與生俱來的天賦,切斷慢慢探索天賦與熱情的機會,還貶低了個性、經驗、智慧、韌性、可靠、同理心和其他帶來成功與滿足的可貴價值,阻擋了多數人大器晚成的機會。
《大器可以晚成》-里奇.卡爾加德


附註:

註1:柏拉圖對話集。

註2:埃德溫所著中篇諷刺小說。


衍伸連讀:

《大器可以晚成-成功由自己定義》

《靈魂急轉彎-生命與夢想的意義》

《內在原力》-願原力與你同在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