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文章專欄

每當你對同一件事說好,就是對別件事說不

時間的排擠效應

或許我們常抱怨老天對每個人不公平,但它有件事絕對是無私地對待大家,上天公平的給予每個人每天24小時。但既然大家都是每天24小時,為什麼還這麼多人說自己沒時間呢?其實啊,重點不在於時間,而是取決於我們的行為,而行為又因為我們的意願高低產生優先次序,而導致我們想不想把時間花在某件事上面,這就是時間的排擠效應。

隨興地運用時間真的好嗎

時間隨興的運用當然很開心,但如果老是抱怨時間不夠,或許是運用方式其實自己並不喜歡呢?有可能現在殺時間殺得很開心,卻在未來某個時刻讓你很後悔呢?有可能總是被事情追著跑,覺得自己像滅火器呢?那我們怎麼找出自己最想要的運用方式?其實我們要做的是「行為管理」,並且讓它產生飛輪般的循環:

  1. 目標導向:確立目標會讓我們的行為有一致性,並且不只是看眼前的事物決定行為。
  2. 設定標準:找出關鍵的指標,自己也才知道行為與目標的重要關聯是甚麼。
  3. 修正優化:在不斷實踐過程,有沒有甚麼更有效率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執行或管理。
  4. 自我管理(形成系統):形成一種自己的思考方式及行為模式,讓它可以一再重複。

如何解決時間總是悄悄流逝的困擾

我們已經可以開始打造自己的時間運用系統了,但是仍然有很多情境會讓我們不知所措、陷入泥淖,這些情況,我們可以由「重要性」及「緊急性」兩個關鍵,來分析四個情境判斷對應方式,並使它貼合自己設計的「行為管理」。

  1. 緊急性高、重要性高:如客戶臨時產品重大問題、國家面對恐怖份子襲擊,我們可以運用「交付」、「合作」、「外包」等方式處理。
  2. 緊急性低、重要性高:這些事無法請他人代勞,長久都會有正向累積,要更有意識的時間放在這個部分,如「閱讀」、「學習」、「投資」(筆者:不只是金錢,更應該是自己熱愛、願意花心思與時間的事情)。
  3. 緊急性高、重要性低:比較閒聊式的交際應酬邀約、雜務事件,我們可以盡量「減少」、「移轉他人處理」。
  4. 緊急性低、重要性低:殺時間性質的活動,不小心一直滑臉書、不想做事情一直轉電視頻道,對這些事我們要「勇敢說不」、「想辦法刪除」。
來源: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

我們開始實踐後會發現,如果一直把時間放在重要性高、緊急性低的象限,會讓自己對處理其他象限的事務更有餘裕,而且能更自在的選擇或拒絕。

 

每當你對同一件事說好,就是對別件事說不

我們拒絕一件事,它就只是一件事;我們對一件事說好,是拒絕所有其他的事。那我們是不是需要更謹慎的,將時間都花在自己真心想要的事物上呢?而且我們得留意,需要考量的不只是當下、不只是1天、不只是1年、是1輩子。

 


衍伸連讀:

《無限賽局》-人生有限,思維卻可以無限

《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

《覺醒的年代》解讀弔詭新未來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