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文章專欄

投資不是選擇一種新興產業

貝佐斯近日砸下5億美元(約140億台幣)購買遊艇,5億美元對我們來說是天文數字,但對身價超過2000億美元的貝佐斯來說,其實也不過是「一塊蛋糕」。或許你會羨慕,也或許你會覺得不關你的事。或許你覺得該買入亞馬遜的股票,也或許你覺得該賣出。但如果我們回到24年前亞馬遜剛上市時,是不是買入就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呢?

 

現在看亞馬遜的成功,是否忽略科技泡沫時的環境

1997亞馬遜股價

2021亞馬遜股價

亞馬遜24年股價飆漲了1,902倍,它存活下來,並且也有非常好的發展。如果你在當時以1萬塊買入持有到現在,那非常恭喜你,你現在就有了1,902萬。但除此之外,在2000年科技泡沫後實際倒了多少間公司呢(註1)?你怎麼知道你當初買得是亞馬遜呢?你撐得過當下甚至一路走來的貪婪跟恐懼心態嗎?

當時網路的崛起、個人電腦的應用,帶給世界不同的發展路線(筆者:生產效率的提高,新舊生產模式的典範轉移)。在一片熱潮當中,太多人並不在意實際上公司、產業產生的影響。只要公司名稱有「.com」,即會股價飆漲,甚至有些創意商業模式根本沒營利過,只要跟「.com」掛上邊,就有很高的機會賣給投資者。

 

巴菲特當初不看好科技股的原因

巴菲特當初沒有投資科技股,是因為他在意的其實是公司、產業未來的前景,但在科技股瘋漲的時候,反映出來的只是人性本能,希望趕快低價買入,馬上高價賣出的心態,並不在意實際帶來的效益,而這種現象不可能一直持續。如果判斷未來前景的條件越少,我們對結果的把握程度就越低,而判斷條件的增減,在顯示上會跟產業生命週期息息相關,如果產業已經跨越生命週期的導入期(新創期)的話,我們能判斷跟掌握的條件就更多。

每個產業跟產品都有他的週期:導入期(新創)、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以及成長曲線能否延續的問題,而導入期到成長期有一個GAP(鴻溝)。這個成長曲線可控面跟不可控面,成分跟判斷依據都有不同。新興產業市場往往在第一階段的新創期,這時太多難以判斷的因素,而這種不確定性會呈現在「波動風險」(註2)每個人在投資的時候,實際對波動風險的承受度不同。

加密貨幣跟科技泡沫前的科技股相像之處

我們可以發現巴菲特跟蒙格對加密貨幣的反應,其實跟過去不投資科技股的原因都是相同的,純粹是一個風險意識。當初巴菲特說不投資科技股,現在卻將科技股納為投資範疇,也並不是行為不一致。實際上來說,當初的科技股跟現在的科技股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認為某些科技股已經具備傳產股的性質。就好像以前衛星電話很難普及,現在智慧型手機卻是人手一隻;早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電腦,現在一個家庭可能會有好幾台桌電或筆電。

加密貨幣的確有它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也的確很可能從「零消費市場」(註3)創造出新的需求。但是在產業的導入期時,大多數人會失敗,也難以保證成功,甚至更多人只是來蹭熱度及分一杯羹,並不是為了解決當初發想,而要解決的金融去中心化避免操控,及系統同步不可竄改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跟當初科技泡沫一樣,大多數人是看價格在做買賣,怕自己搭不到一夜致富這班列車。但這些加密貨幣的背後,真的有想要解決問題的願景及能力嗎?我相信有,但應該是少數。就像科技泡沫時一樣,多數的標的終會灰飛煙滅。

 

投資是方法論不是結果論

投資新手往往著重在報酬率,投資老手重視的則是風險報酬率(筆者:考量過風險承擔情況下的報酬獲取)。我們不要冒著賣白粉的風險,去賺取賣白米的報酬。投資是在風險與報酬率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再選擇自己可以承擔的模式。

投資不是選擇一種新興產業而已,如果是投資的話,那你應該抱持創業的心態。如果不是的話,那你就是在投機。以創業心態在做事,會比投機的心態穩當得多,也不會像浮木一樣,遇到事情沒有判斷的標準,只能尋求意見跟認同。投資、創業、投機,差異在風險意識,是可一再實踐的方法論,而不是只看結果就認為決策好壞的結果論。

巴菲特說:「投資不是一種致富的簡單途徑,投資簡單,但是不容易。」但如果我們單純以結果區分好壞,就可能發現「站在風頭上,連豬也會飛的現象」,但實際上不是結果好,就表示決策正確。我們不該只是因為結果好就覺得決策很好,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過程跟參與心態。這種理所當然的想法,不異於看著後照鏡在開車。

 


註1:消失在科技泡沫的知名公司列表
著名dot-com公司列表(節錄自維基百科,當然有更多已消失的,因避免連結關係,將公司的dot com名稱拿掉處理)
Amazon
Boo:破產
360Networks:破產
eBay
eToys:破產
Excite@Home:破產
Freeinternet:美國第五大ISP,在2000年破產
Google:在泡沫爆破後仍能成功進行首次公開招股
Kozmo:破產
Kibu:破產
Netflix
PayPal:現為eBay附屬公司,後分拆在Nasdaq上市
Pets:破產
Priceline
Tom : 依賴香港首富李嘉誠繼續經營
Webvan:破產
WorldCom:因會計醜聞而停業,其後被威訊收購
Yahoo!(雅虎):2016年被併購,現為Verizon Media付屬公司
Clarent:因為做帳問題下市


註2:波動風險
假設A、B兩個投資標的30年來的平均報酬率都是10%,但兩者的波動不同,也不可能每年都是剛好10%。我們會以標準差來呈現與平均報酬率的落差。譬如:

(1) A平均報酬率10%,標準差20%。那就表示有68%機會報酬率坐落在-10%~30%之間,95%機會報酬率坐落在-30%~50%之間,99.7%機會報酬率坐落在-50%~70%之間。

(2)B平均報酬率10%,標準差40%。那就表示有68%機會報酬率坐落在-30%~50%之間,95%機會報酬率坐落在-70%~90%之間,99.7%機會報酬率坐落在-110%~130%之間。

這樣的判斷是我們檢視過去常態分佈的結果,而如果我們只以結果論去判斷報酬率,忽略投資標的B可能賺到50%的背後,是有可能是-30%的話,那這樣的決策跟標的是否適合自己,可能要到發生了才發現承擔不起。而如果錢是借的會放大波動風險,投資期間越短也會發現越有機會偏離平均值。


註3:零消費市場
零消費市場的開發,本質上是一種創造需求,在當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需求,或者知道有需求但不知道如何實現。主要有下面三種狀況:
(1)市場沒有供給但真的有需求。
(2)需求者負擔不起服務跟產品。
(3)需求者沒有管道取得服務跟產品。
在開發零消費市場的同時,這種創新會依照發展順序流程創造三個結果。獲利→就業機會→文化改變 e.g. FAANG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