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判斷需要觀察「決策」與「結果」間的因果關係,這樣才知道如何觀察決策的影響,以及修正自己的判斷,為結果找出真正的原因:
投資長期:判斷循環及貨幣與財政政策間的關係
如國家發行100億美元的貨幣,貨幣背後一定要有可以兌換的實際產品或服務,但因為盤根錯節的金融機構、政策、借貸、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等,會讓人難以認識到貨幣與產出是否對等,100億美元的貨幣不會等於100億美元的產出。又因為信用可以擴大、債務可以延後,更讓人難以意識到危機的來臨。就像一個人借錢,還款時他可以跟別人再借,但如果一個人借無可借,自己無法創造更高的收入,又無法負擔還款時,會不會有骨牌效應發生呢?
投資中期:判斷標的外在價格與內在價值間的關係
其實這個判斷就是「安全邊際」(註1),換句話說,「你付出的是價格,你得到的是價值」。我們有沒有辦法判斷對標的的投入,實際上有多少的機率達成多少的回報,又有多少可能影響的因素需要評估,在面對不確定的因素時,衡量後不確定的風險是可承擔的(筆者:考量過最糟糕的結果承擔得起)。就像一個人用100萬創業,如果能力越強、更有能力計畫及評估可能面對的風險,就越有可能創造遠遠大於100萬的價值;但如果能力很糟、只出一張嘴,投出去的100萬就更可能打水漂。
投資短期:判斷買賣雙方對市場的反應與心理因素
時間越短,投資標的結果就越不受到中長期因素的影響,而是取決於市場心理因素的走向,這時特別容易受到消息面的影響,只要有人覺得投資標的100塊買入,有人覺得100塊要賣出,這筆交易就會成交。如市面上有台積電將在屏東農科設廠的消息,就有可能從1坪10萬的房屋價格共識變成1坪15萬的共識,長期需要時間來證明真的值這個價,但越短期只要同時很多人相信,就會推升價格,又吸引另外一波人相信,直到成真或破滅為止。
結論
我們在投資時,需要判斷決策與結果間的關係,這樣也才能找出哪些是我們在投資需要關注的原因,這些原因到底會影響甚麼,並進而修正我們的投資決策,知道投資的風險我們可不可以承擔。例如投資者關注投資股票配息下降,卻做了公司不好了的判斷,而去猜測股票的下跌,就是以投資中期的決策因子,來衡量投資短期的心理因素,除了錯誤評估外,也無法找出自己投資失利的原因,而可能錯誤歸咎原因。
附註:
- 判斷安全邊際的重點-以公司舉例:
產業結構、是否真的賺錢、負債狀況如何、有沒有現金、公司決策、賺錢效率、企業文化圈、有沒有長久下來讓公司持續成長的各種優勢(筆者:商譽、正面體驗、定價能力、網絡效應、高轉換成本、利基市場、政策優勢、專利著作權、甚至政府背景或黑道背景……等)、以及設想這公司可能遭遇的風險(筆者:如航空業是競爭市場,客戶最優先考量是價格,機師是稀缺人才,所以較容易受稀缺人才影響各種狀況。再如博弈業,受政策影響很大,就有政策改變的風險。) 如果條件越有辦法評估,相對就是少了這方面的風險,這也是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衍伸連讀: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