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投資組合
我們要把投資組合想成是持有所有資產的總和,這些資產可能包括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甚至是現金等,這樣才能夠檢視整體的資產運用的方式,因為投資不只是考慮報酬率或者波動風險而已,還要考慮時間成本以及機會成本,意思是做這些事情的時間影響,以及會得到什麼或失去什麼。
如果我們將100萬拿去買了一部車,而且在自己財務承擔得起的狀況下,確定是可以投資使用的資產,以考慮可以持有10年,複利報酬率的投資組合的情況,約略可以成為10年後買1,000萬的房屋頭期款(196.7萬)。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如果覺得自己的投資報酬率很好,有達到報酬率10%的水準,但1,000萬的資產中只能運用100萬去做投資,其他則是放在1%左右的活存及定存,那你整體的報酬率其實只有1.9%。
所以我們要明白,投資組合涵蓋所有的資產,而不僅限於單一股票或投資標的。影響到這些的其實是各種決定(如買房、買車、旅遊、退休等)。所以在評估投資績效時,我們要在意財務目標以及財務狀況的影響,才能設計出各種資產應用的方式,並著重於整體投資組合的報酬率與風險承擔,而非僅僅關注部分投資標的的表現。
從目標與財務狀況為前提,打造多元化投資組合
依據我們的財務目標及財務狀況去設計,就可以知道什麼時間需要有多少錢(例如10年後要買房的頭期款200萬元)。不同投資組合的報酬率、波動起伏、需要持有多久期間應對特殊狀況,這些特性都會不一樣。這些特性有助於建立多元化及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評估預期的長期報酬率是否能達成目標,以及持有期間對財務的影響,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能夠承擔。
我們可以運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Jeremy Siegel教授, Stock for the Long Run的研究發現,西元1802 年到 2021 年間,若在不同資產類別(股票、債券、國庫券、黃金和美元)投資1美元,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實際價值變化。

有此可得出以下4點結論:
- 長期投資的力量:不同資產類別的成長性不同,複利的累積超越人們的想像。
 - 波動風險與報酬的關係:較高的潛在報酬伴隨著較高的波動風險。
 - 通貨膨脹的影響:持有現金(美元)的購買力會隨著時間被通貨膨脹侵蝕。
 - 多元化分散的重要性:不同資產類別的表現不同,多元化可以幫助分散風險。
 
因此我們就可以有個判斷標準為基礎(如下圖),去根據財務目標及財務狀況設計投資組合。例如在財務狀況評估過的情況下,若目前只需要為30年後的退休計畫考量,那確定可以投資的閒錢就可以投資在連動世界經濟的投資組合(如VT),也可以大致判斷出會有多少的資產累積,是否足夠支應退休生活。

打造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需要先知道的5件事
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在財務上是很重要的關鍵,這可以幫助我們分散風險,追求長期的財務目標。以下是必須先了解的投資組合5大基本概念:
- 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骨架
(1)重要觀念:資產配置是指將投資金額分配到不同的資產類別中,例如股票、債券和現金。不同的資產類別有不同的風險和報酬特性。資產配置是影響投資組合長期回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比選股擇時更重要。
(2)須知前提: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投資所有類別的資產,一開始可以從股票和債券基金開始。資產配置應該根據風險承擔能力、投資目標和時間(投資持有期間)來決定。年輕且風險承擔能力較高、投資期間較長的人,可以考慮較高比例的股票;而接近退休且風險承單能力較低的人,則應配置較高比例的債券等較穩健的資產。 - 多元化分散: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1)重要觀念:多元化是考慮根據不同資產類別、同一資產類別中,要考慮分散的特性。例如,在股票方面,不要只投資一家公司的股票,而是投資於不同產業、不同地區的多家公司,這可以幫助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也就是單一公司或產業的風險。當某一家公司或某個產業表現不佳時,投資組合中的其他資產可能抵銷一部分損失,而不要同時讓資產都受到相似的因素影響。
(2)須知前提:透過投資共同基金或ETF,是實現多元化分散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可以分散投資到多檔不同的股票或債券。 - 風險與報酬的平衡:高報酬伴隨高波動風險
(1)重要觀念:在投資世界裡,波動風險和報酬通常是成正比的,想要追求更高的潛在報酬,通常需要承擔更高的波動風險。因此了解不同資產類別的波動風險和報酬特性,確認自己的財務目標及現況,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並設定合理的投資預期。
(2)須知前提:股票通常被認為是波動風險較高的資產,但長期而言可能帶來較高的報酬;債券通常被認為是波動風險較低的資產,但報酬也相對較低。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財務目標及財務現況來選擇合適的投資組合。 - 投資期間:時間是我們的朋友
(1)重要觀念:投資期間指的是,預計持有投資組合的期間。投資期間會影響到資產配置策略,如果投資目標是長期的(例如退休),我們可以承受較高的短期波動,因此可以配置較高比例的成長型資產(如股票);但如果投資目標是短期要達成的(例如5年後買房),則應該選擇風險較低的資產,以保護本金在要使用時能確定。
(2)須知前提:對於大家來說,越早開始投資越好,時間可以幫助我們攤平成本、提高風險承擔能力、享受複利效應,並有更長的時間來應對市場波動及意外的彈性。 - 定期檢視調整、再平衡:保持投資組合在正確的軌道上
(1)重要觀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組合中不同資產的價值會有所變化,導致資產配置比例偏離原先的設定(不會所有的資產都同漲同跌)。定期檢視調整與再平衡,是指將投資組合重新調整回最初設定的資產配置比例,以維持資產配置的策略特性,並且搭配財務目標的變化重新進行配置(如預計5年後買房改成10年後買房)。
(2)須知事項:我們不需要非常頻繁地調整投資組合,1年1次或半年1次的檢視和調整通常就足夠了。 
結論
總結來說,建立一個成功的投資組合需要時間和學習,理解投資組合及打造投資組合前的5個基本概念,可以幫助我們踏出穩健投資的第一步,同時也請記得根據自己的財務目標及現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並持之以恆。
當我們開始具備初步的投資觀念,接下來該如何落實執行?目前的投資配置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其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對這方面還有一些困惑,歡迎與查爾獅討論,或與定方財務顧問預約30分鐘免費財務諮詢,由專業顧問分享該如何檢視現況、釐清目標,找出最適合的資產配置策略。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