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是洞見最大的阻礙
「世界上充滿了顯而易見的事,只是人們從不去注意。」我很喜歡《發掘洞見》這本書,一開始就用福爾摩斯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的這句名言開場,它點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盲點。而這些盲點如何克服?如何發掘出被他人所遺漏、非顯而易見的解決之道?其實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克服,這本書非常貼心的帶領我們,一步一步運用小工具實作,建構出屬於自己的「SIFT」原則框架,而不再本能地看待問題。
SIFT 原則:去蕪存菁的思考框架
本書的核心觀念圍繞著「SIFT」這個思考框架,這個單字除了代表去蕪存菁的意思外,也是在建構一個流程化的思考框架。它代表著 Space (空間) →Insight (洞見) →Focus (聚焦) →Twist (轉化),引導我們從太多的雜訊當中去蕪存菁,最終提煉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洞見。
- Space:創造思考的留白
我們常常忙於眼前的任務,而忽略給自己「沉思」的時間和空間。「Space」不只是字面上的物理空間,更是一種心態上的調整,從心開始,願意放慢腳步,不將刻意的暫停視為時間的浪費或是一種敗筆。當我們願意給予自己這份留白,新的點子與思緒才能有機會浮現。 - Insight:從故事中汲取真知
獲取洞見的關鍵,不只是執著尋求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是要懂得引導對方「說故事」,透過傾聽他人的經歷與觀點,我們能夠從中發現更深層次的需求與動機。當我們能夠設身處地思考,跳脫自身的框架,才能真正超越原有的想像,獲得直達問題本質的洞見。 - Focus:愛上問題而非解方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急於尋找答案,卻忽略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遠比表面上看到的更為微妙。有時候當選項看似有限時,反而能激發出更多樣化與創意的解決方式。因為少了既定的路徑,我們被迫探索更多可能性,進而發展出原創的思維。 - Twist:逆向思維與第三選擇
「Twist」是將前三個階段所獲得的洞見進行轉化與創新,其中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反過來想」,這與查理.蒙格強調的「反向思考」不謀而合。當我們從相反的角度審視問題時,往往能發現被忽略的盲點或新的契機。書中也提倡「找出第三選擇」的觀念,這與史蒂芬.柯維在《第3選擇》中提及的觀念非常相似,在看似只有兩種對立選項的情況下,如何探索超越兩者之外的嶄新解決方案,達成更高的效益。
總結
《發掘洞見》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思考框架,引導我們從「顯而易見」的迷霧中走出,培養原創性的思考能力。透過「SIFT」的4個步驟及大架構下,作者有給出許多地訓練實作,讓我們能夠更有意識地創造思考空間、深入挖掘洞見、精準聚焦問題,並最終以創新的方式轉化思維。期待這本書能為大家帶來一個嶄新,並且可以逐步完成的實踐方法,讓我們成為在資訊洪流中,能辨識並創造獨特價值的思考者。
★ 看完文章後想定期收看最新文章,歡迎 訂閱電子報。
★ 如果有相關財務問題想要諮詢,歡迎 填寫表單預約。